亚太气候周边会:中、澳、日专家共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
2021年亚太气候周于7月6日至7月9日举办线上边会,为各国政府和相关各方提供平台,探讨如何实现疫情后的可持续复苏、实现巴黎协定的1.5℃温控目标和建立气候韧性等议题。
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C Team邀请了四位来自智库、学术界、非营利组织和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嘉宾,围绕能源转型,开展了一场“管理转型风险,抓住增长机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的圆桌会议。
以下内容为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三国的四位学者的分享重点,欲了解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赵昂 | 可再生能源与碳捕捉和存储:中国在电力部门脱碳和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理念
“如果没有可再生能源(RE)和碳捕集与封存 (CCS)两种方法,中国将无法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通过与贸易伙伴建立持续的经济和技术合作,可以为这两项技术提供保障。”
可再生能源与碳捕捉和存储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国内层面,在电力部门和其他重工业的脱碳过程中,社会公正转型是决策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长期转型过程中,CCS技术能够促进转型的平稳和公正推进。现阶段中国正处在等待CCS成本下降带来的机遇期,并预计在2030年以后可以进行技术转让。
国际层面,CCS技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很关键。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电力系统仍然主要依赖煤炭资源。根据亚开行的数据,2018 年亚洲几乎 60% 的电力来自煤炭,并且大型经济体对煤炭的依赖更明显,印度73.5%的电力来自煤炭,中国为 66.5%,印度尼西亚为 56.4%,菲律宾为 52.1%,马来西亚为 44.6%。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在推行绿色战略。”
在过去几年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然而,这些资金主要流向水电,而关于水电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同时,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在可再生能源中仍然仅占很小的份额。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所(IIGF)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中国在 2020 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重点。2020 年,大部分能源投资进入了水电(35%),其次是煤炭 (27%) 和太阳能 (23%)。
“‘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正逐渐对沿线国家产生气候影响。”
我们需要在日韩已经在相继取消对海外煤电项目的公共融资的情况下理解绿色“一带一路”倡议。G7国家和许多其他OECD国家正在继续推动煤炭淘汰计划,而这些行动会使中国感受到环境压力。
除了建设气候友好型“一带一路”,中国也必须将如何应对近年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关系纳入考虑范围。中国如何通过RCEP促进“一带一路”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这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
中长期来看,中国可能面临地缘政治压力,这在特朗普政府的《更好地利用投资促进发展 (BUILD) 法案》和拜登总统在 G7 期间提出的建设更美好世界 (B3W) 倡议可见一斑。
实现长期气候合作目标,中国应加强区域合作,避免对区域形势的误判。
Don Henry | 格拉斯哥气候谈判与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Don介绍了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全球经济机遇,并以格拉斯哥气候谈判为例,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他用一张空间站的照片解释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地球上的大气层非常稀薄,而人类活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应对。
今年年底召开的格拉斯哥的气候大会将会围绕如何实施巴黎协定展开讨论。IPCC在2018的报告为如何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与前工业化时代相比的1.5℃以内提供了技术与路径评估,也证实了巴黎协定的目标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全球在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净零排放,是巴黎协定的目标之一,IPCC报告强调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到2021年底,所有发达国家将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国承诺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碳中和不能在2050这一年突然实现,这需要我们在未来30年中持续不断的努力。在这样背景下,全球将面临广泛的经济机会:
更多资本将在资本效率的驱使下流向碳中和部门;随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减碳观念的增强,商业部门将减少碳排放;绿碳、蓝碳概念将为农业和自然土地的利用带来巨大的改变。低碳经济模式一经引入,将会迎来快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将主导未来能源领域的发展,205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清洁技术在未来十年的大幅推进;而清洁能源投资的热潮会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国际谈判、国际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在于,为政府间、企业间和公众合作提供平台,促进1.5℃升温目标与全球205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明日香寿川 | 日本如何确保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发电技术的价格也很重要,但这由政府控制。”
对可再生能源持消极态度的人通常认为,仅靠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或很难满足能源需求。如果电力系统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用电成本将大幅增长。日本国内目前围绕碳达峰目标存在热烈的讨论,在这一背景下,围绕可再生能源议题的讨论十分重要。
日本现有的能源利用效率实际上是比较低的。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比如德国、英国、美国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然而日本自1990年以来的能源利用效率不增反降。
以建筑为例,日本的建筑能效相较于美国和欧洲较低,在取暖季节需要消耗更高的单位能源来保持室内温度。在工业领域,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日本的工厂中也普遍存在着较高的能源浪费。
由此可见,日本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而且国内政策的步伐较慢。
提高能效是减少能源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根据日本目前的状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更为重要的议题,只有在有效利用现有能源的基础上,发展新能源才是有意义的。
马金鹏 | 低光伏标准化度电成本如何助力不同领域实现零碳排放
“根据目前全球碳排放现状,我们还有很大的减碳空间”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大幅增加。工业化时代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由280ppm增长到400ppm,减碳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共同的任务。
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长期占比50%以上,而可再生能源占比很低。
“光电在许多领域可以被广泛应用,这不仅能降低行业的能源成本,也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高速公路服务区:目前中国已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建筑屋顶和空地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为空调系统和烹饪系统提供电力。对投资者而言,这能提供新的投资机遇;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而言,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光电可以应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在过去5年间,在中国出现了许多光电复合系统项目,以实现对土地的多维复合利用。今年,光电在农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应用,不仅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应用,也可以在垂直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这能有效降低垂直农业的能耗成本。
光电也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成本和碳排放。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处污水处理厂,若使用太阳能供能,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通常对污水处理厂的光电化改造经过5-6年即可以实现营收,这也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大数据处理中心也可以利用光电技术实现减排。目前全球大数据处理中心每年的电力消耗占到全球总消耗的2%,低光伏标准化度电成本可以帮助大数据处理中心向零碳转型。